增值稅轉型改革聚焦:

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抵扣

對不同類型外資企業的影響
關務顧問:童小玲
百思維公司,旗下擁有東莞市百思維軟件有限公司、廣州市百思維軟件有限公司、東莞市百思維關務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其中,軟件公司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電子口岸技術合作單位,並成為國家科創基金立項支持單位,顧問公司被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聘為唯一關務顧問單位。公司從1999年開始,與中國海關合作,專注於中國大陸的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專業的報關管理軟件、及關務顧問服務。公司專注于現代報關管理,不僅為企業提供專業的關務管理軟件,同時提供關務培訓、諮詢顧問,以及電子口岸業務代辦等服務,為幫助企業實現現代報關管理,提供[一站式]關務服務。因為專注,所以專業!選擇專業,選擇百思維。

資質及榮譽:國家高新科技企業、國家科創基金立項單位、國家雙軟認證企業、中國電子口岸技術合作單位、黃埔海關技術合作單位、廣州海關技術合作單位、東莞市外經貿局技術合作單位、東莞市台務局技術合作單位、東莞外商協會唯一指定關務顧問單位、2003-2008連續六年黃埔海關市場佔有率第一

百思維總部地址:廣東東莞市南城區莞太路美佳大廈第六、七層         電話:0769-22466486/22466586          傳真:0769-22389160          郵箱: bsw@bsw.com.cn          主頁:http://www.bsw.com.cn            辦事處分佈:廣州、莞城、南城、虎門、長安、塘廈、鳳崗、常平

聲明:百思維公司版權所有。若需轉載,請注明轉自百思維公司。
2009年4月20日-4月25日  總第14期

      2009年1月1日起全國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由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變,刪除了原條例中有關不得抵扣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的規定,允許納稅人抵扣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

      那麼對於不同類型的外資企業:三資企業和來料企業來說,設備稅額抵扣受益有哪些不同呢?讓我們用下面案例來解釋說明:

例:A公司為一般納稅人,出口100萬,免稅進口料件30萬,內購輔料及電力進項稅額4萬,本期購入設備進項稅額17萬,本月銷售海關已補稅的邊角料一批5萬,稅率17%,無產品內銷。

      2. 如果A企業是來料企業,原2009年1月1日之前進口不作價設備是免征增值稅的,增值稅轉型後,進口不作價設備一視同仁,全部需征增值稅,出口貨物還是暫不征不退,不能享受出口免抵退稅,又不能做內銷,其進項稅額只能用來抵扣國內出售邊角料、設備資產等產生的少量銷項稅額,最終會產生大量的留抵稅額:

     (1)當期應納稅額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即:5×17%–(4+17)=–20.15萬元

     (2)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應納稅額的絕對值=20.15萬元
     留抵稅額20.15萬,即產生大量的留抵稅額將掛在帳上,而來料企業主體註銷或升級轉型註銷是必然的趨勢,只是時間早晚問題,最終來料企業會存在大量的設備進項稅額無法抵扣完。

      根據財稅[2005]165號《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增值稅若干政策的通知》第六條“一般納稅人註銷時存貨及留抵稅額處理問題:一般納稅人註銷或被取消輔導期一般納稅人資格,轉為小規模納稅人時,其存貨不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其留抵稅額也不予以退稅”的規定,即來料企業帳上的留抵稅額最終仍無法抵扣完或退回,會給企業帶來大量的設備稅額損失。

      綜上對比可見,來料加工企業原來不作價設備可免征進口增值稅的最大優勢已不復存在,無論是進口設備還是內購設備,來料企業都必須徵收增值稅,加上來料企業本身的局限性,不能做內銷,後續基本上無法享受到抵扣優惠,無疑是大大增加了來料企業的經營成本及資金籌集壓力。而三資企業可以充分享受進項稅額的抵扣優惠,在此次增值稅轉型中受益是明顯大於來料加工企業的。

       同時我們深刻感受到國家的政策面對來料企業是繼續收緊的,來料企業若想長久經營發展,早日轉型升級把握市場先機,是目前最現實的迫切選擇,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分析:
       1.如果A企業是三資企業,因為三資企業是可以享受出口免抵退稅的,本月應納稅額及應退稅額計算如下(出口商品退稅率假設為13%):
      (1)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5×17%–[(4+17)–(100-30)*(17%-13%)]=0.85–(21-2.8)=–17.35萬元
       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應納稅額的絕對值=17.35萬元

      (2)當期免抵退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出口免稅銷售額-免稅購進料件額)*退稅率=(100-30)×13%=9.1萬元

      (3)當期應退稅額、免抵稅額
      因為17.35>9.1,即: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所以,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9.1萬元
      當期免抵稅額=0萬元
      留抵稅額餘額=17.35-9.1=8.25萬

      (4)當期可退回設備進項稅額、留抵稅額
      因為出口退稅率為13%,故設備進項稅額並不能全額抵扣,同樣依13%的退稅率參與抵扣:
      設備進項稅額實際可抵扣為:17*[(4+17)-(100-30)*(17%-13%)]/(4+17) =14.73萬
      當期內購輔料及電力進項稅額實際可抵扣額為4*[(4+17)-(100-30)*(17%-13%)]/(4+17) =3.47萬
      那麼本期可退回設備進項稅額14.73萬的一部分:(9.1+5*17%)-3.47=6.48萬
      設備可抵扣進項稅額的留抵稅額:14.73-6.48=8.25萬元  此項可後期繼續參與抵扣。

      通過計算我們不難發現,原來生產型的增值稅,購入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是不能參與抵扣的,只能計入固定資產的成本,特別是進口設備需要在進口關稅(約10%)的基礎上再計算增值稅,兩項加一起約增加設備原值28.70%的稅額負擔;但自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消費型增值稅,則可以抵扣購進固定資產的增值稅稅額,大大減輕了企業投資固定資產的成本壓力;加上三資企業有完全獨立的經營自主權,可以做內銷,可以享受出口免抵退,則設備進項稅額會很快享受抵扣或退回。